https://s0.ifengimg.com/2018/02/01/fangchan_d0c0fd07.png
融信服务退市! - 凤凰网房产杭州
3月18日下午4时,港交所正式撤销融信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信服务”)股份于联交所上市地位。这也预示着继华发物业、蓝光嘉宝服务后,融信服务成为第三家从港交所退市的上市物业企业。一天前,融信服务已经在为退市作预演工作 -来自凤凰新闻客户端
https://hz.ihouse.ifeng.com/news/2025_03_20-56980831_0.shtml

融信服务退市!

中国房地产报
2025-03-20 16:26

3月18日下午4时,港交所正式撤销融信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信服务”)股份于联交所上市地位。

这也预示着继华发物业蓝光嘉宝服务后, 融信服务成为第三家从港交所退市的上市物业企业。

一天前,融信服务已经在为退市作预演工作。3月17日,融信服务发布公告称,私有化计划已于3月12日获得开曼群岛大法院批准。根据计划内容,要约人融心一品有限公司将以协议方式将公司私有化,并撤销公司的上市地位。

融信服务即将从香港联交所主板退市,这一事件不仅对融信服务本身具有重大影响,也为整个物业行业提供了重要的警示。

这不是个别上市物企面临的难题。过去两年时间里,受地产下行的影响以及资本市场波动,多数物企业绩下滑,增长乏力,进而遭遇股价下跌的压力,物业股流动性也明显变差。

融信服务退市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股票交易流动性低、股价下降以及上市平台失去融资能力,并认为私有化更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股价持续低迷、经营业绩增长乏力

自上市以来,融信服务的股价一路走低,市场表现不尽人意。从目前来看,融信服务股价已经惨跌至 0.6港元 / 股,市值也大幅缩水至约 3.05亿港元,与上市之初的辉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上市仅仅3年半时间,融信服务的市值缩水接近9成。

融信服务的股价持续低迷、成交量不足等问题是其选择退市的主要原因之一。

投资者对融信服务未来发展前景的担忧直接反映在了股价上。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如果无法维持足够的市场活跃度和投资者信心,那么继续留在资本市场可能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此外,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性增加,物业管理行业的整体估值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这进一步加剧了融信服务面临的市场压力。

除了市场表现不佳外,融信服务的财务状况也不容乐观。同策研究院联席院长宋红卫分析,“尽管融信服务仍有六七个亿的现金流及现金等价物,但此次私有化涉及的回购资金仅为七八千万元,远低于公司的实际资产价值。”

他强调,“这种明显的偏差可能意味着公司在盈利能力、现金流或负债水平方面存在问题,从而引发了对其长期可持续性的质疑。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样的财务状况无疑增加了投资风险。”

不可否认,资本市场表现不理想的背后是企业经营业绩增长的乏力。近年来,在地产行业持续下行的背景下,物业公司的发展也深受拖累。

从业绩数据来看,融信服务的状况也不容乐观。公告披露,上半年,融信服务总收益约为4.25亿元,同比减少约3%;毛利润约为0.8亿元,同比减少约4.5%,毛利率约为18.9%,同比减少约0.3个百分点;期内亏损约为1.14亿元,同比减少约1003%;公司拥有人应占报告期间亏损1.14亿元,较截至2023年6月30日六个月减少约1003%。这些数据都反映出融信服务在经营上的困境。

为行业敲响警钟 倒逼企业改革

融信服务股价暴跌继而走向退市这一事件,为物业行业以及资本市场敲响了警钟。

多位物业分析师认为,未来物业行业的整合速度可能会加快,大型物业物业企业有望通过并购小型企业,实现扩大市场份额、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增强整体竞争力的目标,而小型物业企业未来或许会选择主动退市以及被收购。

从长期来看,退市压力也是在倒逼上市物业企业在思考如何从依赖资本扩张转向提升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率。此外,也在倒逼上市物业企业进行创新和多元化拓展。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分析师表示:“一是强化财务管理与透明度保持健康的财务状况并确保信息透明对于赢得投资者信任至关重要。物业公司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债务风险。二是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良好的财务管理不仅是公司生存的基础,更是吸引投资者的关键因素之一。三是加强合规管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交易所的规定,确保所有操作合法合规,避免因违规行为而遭受处罚甚至退市的风险。四是灵活应对市场变化。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物业公司需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探索多元化经营路径,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对于物业企业来说,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始终要把客户需求放在首位,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客户满意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存活。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融信服务 【责编】 倪吉利(PO39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房产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
百科推荐
楼盘推荐 更多
推荐阅读
前4月深圳新建商品住宅与二手住宅成交约3.5万套 同比增长54.6%
观点网
刚刚
新闻快讯
重庆:多渠道筹资建保障性及租赁住房 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观点网
刚刚
新闻快讯
商务部:节前市场供应充足 价格平稳
观点新媒体
16:30
商业地产
深圳楼市"小阳春"强势回归 二手房成交逼近"繁荣线" 品质新盘加速去化
凤凰网房产深圳站
15:47
市场
抢占津南“25万消费圈”C位资产,掘金教育特区消费新蓝海
奇点商业
15:44
商业地产

金科天玺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