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层楼,作者费洛蒙,凤凰网房产已获授权)
01
这届中考后,杭州学区房的无用论可能就要来了。
今年中考最让人凌乱的一幕出现了,一大批低分捡漏重高的截图,在网上乱窜。
比如,618分进杭二滨江,618分进杭高贡院,602分进十四凤起,600分还能进学军紫金港。
造成这个现象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今年全新的分配生录取政策的调整。
今年不仅是省统考的第一年,分配生录取政策也和往年不一样。考生和家长登录查分系统,系统中会显示三个信息:
这名考生是否分配生录取;这名考生在初中学校的分配生排名;这名考生填报的分配生志愿高中在该初中的最低录取位次。
占60%的分配生名额,决定了不少学生进重高的可能性。
而今年分配生不再由初中推荐,而由考生中考前填报志愿,且只看中考成绩,按“平行志愿”投档录取规则。
02
考得好固然重要,但填得好也是一门技术。
强校牛娃和菜中优等生,完全是两种分配生填报思路。
强校牛娃分配生一般建议只填二军,因为假设分配生志愿填了前三所,但中考过二军线、分配生没过二军线又过了杭高线的话,那你只能通过分配生去杭高了,错失二军。
对于菜中优等生而言,分配生名额可比中考志愿要重要得多。分配生志愿只需要在校内和普娃竞争,不需要去更残酷的中考舞台和强校牛娃PK。
在这样的政策下,菜中排名靠前的优等生更有可能解锁前三所。
正因如此,有网友表示:那还买什么学区房,卷了自己卷了孩子,还不一定能上重点高中。
更何况,2025年重高分配生的比例将持续上涨,达到70%。仅凭裸考上重高的难度,将持续上涨。
03
按照这样的趋势,难怪有人提出了学区房无用论。
特别是今年中考,一些原本非头部的初中,也涌现了高分。
比如拱宸中学诞生了645的高分(含加分),竟然可以和建兰中学、十三中这些传统强校掰掰手腕。
大关董家有639的高分,十五中附最高638分,之前在滨江区没有声音的西兴中学,也有636的高分。
在教育公平化的大背景下,加上分配生的政策调整,普校的牛娃肉眼可见的多了起来,不再被民办和传统公办强校垄断。
以至于有人直接放言:民办不能掐尖之后,实力原形毕露。
确实,这三年中考见证了杭州民办式微、公办崛起。
据统计,2022年裸考上岸二军的人数中,民办初中高达411人,三年制和九年制公办人数加起来只有29人,几乎是一边倒的趋势。
到了去年中考,这组数据走向均衡,民办初中裸考上岸二军的人数是237人,公办初中则是219人。虽然还有差距,但基本达成平手。
到了今年,公办初中开始“吊打”民办初中,裸考上岸二军的总人数达251人,而民办初中只有186人。
三年的时间里,公办初中裸考进二军的人数暴涨了8倍多。
当然,造成公办崛起、普校高分涌现的还有一个原因,是今年统考试卷简单化,传统学霸的优势难以拉开。
04
面对瞬息万变的教育市场,不少家长开始灵魂拷问:学区房还要买么?
首先,我觉得像以前卷顶级学区房的必要,已经大大下降。
毕竟,在一个家长卷、牛娃还多的环境中,牛娃可能依旧是通吃的牛娃,但普娃想要出圈的概率会低得多,不如去普通学校做“鸡头”。
但完全放弃学区房,又是值得商榷的。
即使在菜中凭借分配生的名额上了二军,可和这些分数远高于自己的牛娃正面较量时,或许还是会处于下风,孩子的心理也会收到一些打击。
相对合适的,是选择二梯队的次新学区房,特别是生源相对纯粹的。
这样一来,既可以向上卷分配生名额,向下又有师资、生源的托底,可谓两全其美。
比如,像这两年成绩不错的江南实验、闻涛中学、观城武林等,都可以称得上是学区房中的六边形战士。
况且,它们还有大量品质在线的次新房加持,学区房也得有良好的居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