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0.ifengimg.com/2018/02/01/fangchan_d0c0fd07.png
环球建筑周报 | Progreso地质博物馆 玛雅文化与当代建筑方法的结合 - 凤凰网房产杭州
本项目坐落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全新的Progreso地质博物馆是一处具有文化性质的公共空间。设计通过将建筑的不同部分有意识地相互联系,使建筑完美融入周围语境,并实现了在开放空间中展示不同环境场景的效果。 -来自凤凰新闻客户端
https://hz.ihouse.ifeng.com/news/2022_10_25-55881295_0.shtml

环球建筑周报 | Progreso地质博物馆 玛雅文化与当代建筑方法的结合

凤凰网房产杭州站
2022-10-25 11:47

(本文转载自“地产画报君”,凤凰网房产已获授权)

/Progreso地质博物馆/

/玛雅文化与当代建筑方法的结合/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跑者服务站/

建筑设计: Estudio MMX

位置:尤卡坦半岛

摄影师 : Dane Alonso

本项目坐落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全新的Progreso地质博物馆是一处具有文化性质的公共空间。设计通过将建筑的不同部分有意识地相互联系,使建筑完美融入周围语境,并实现了在开放空间中展示不同环境场景的效果。

建筑体量围绕一条中央走廊组织,并形成了公共广场。穿越广场的过程伴随着花园的自然景观与木栈道两侧的喷泉水景,穿过广场后就可以直接进入建筑内部空间。两个大花园分别排布在广场的侧翼,参观者可以沿着台阶走下去,在不同的高度欣赏新的风景。

博物馆空间位于广场的东南角,由八个展览体块组成,这些空间单元也可以被看作为两个更大的体块,一个是永久性的展览空间,另一个则是举行活动或临时展览的多用途空间,每组体量都由办公室、研究空间、藏品编目空间以及储存空间组成。

高度参差的体量分散在广场上,体量内部是舒适宜居的多功能空间,体量顶面则是带有景观元素的屋顶,屋顶之间相互连接,为人们提供了一条从博物馆一角穿越到另一角的独特路径。建筑外观采用了统一的chukum灰泥,这是一种源自玛雅文化的天然饰面,能够有效保证建筑的耐久性和低维护成本。

封闭广场在公共服务空间前面形成了一条景观路径,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绿色以及带有阴凉的空间。广场周围还设有独立的博物馆自助餐厅和车间工坊,以为整个广场提供服务,从而将建筑内的不同活动衔接在一起,并将博物馆的日常生活与城市的动态联系起来。

巧妙的体量设计及公共空间组织,在建筑内部形成了一系列伴随着光影与植被的游览路径,丰富了人们在整个场地中的空间体验,同时也让人们不禁联想到玛雅时期的建筑,并引发人们对于由古老文化传承下来的城市肌理的思考。博物馆的设计有意识地将当地玛雅文化与当代建筑方法相结合,从而为Progreso人民创造了一处具有鲜明特色又舒适实用的公共空间。

/話梅阿那亚/

/以诗意的构图激活空间/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跑者服务站/

建筑设计:AIM 恺慕建筑设计

位置:秦皇岛

摄影师 :Wen Studio

阿那亚*的一家店,距北京300公里的海岸线上。

场地位于一栋新建不久的外立面颇具“传统”风格的公寓底层,这里并不像常规公寓楼那样面向繁忙的街道,而是坐落于一个略有进深活跃度较低的公共广场上。设计一个商店是一回事,但如何让人们第一眼就能记住它也是个很考验的事。由于无法改变外立面,于是“激活”广场的想法成了自然之举。这意味着我们将注意力转移到人们的旅程上,关注公众在店面之外的体验感。

阿那亚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地方。它被设计成一个独特的乌托邦,其精心策划的平静和克制之美有一种超现实主义感。面朝黄金海岸的沙滩,这座城市好似海市蜃楼,不知觉间从海面上浮现出来。我们用诗意的构图激活广场,拥抱这个新世界,有节奏的独立体块被冲上海滩,搁浅于此。一整面的镜子墙标志着商店的位置,同时反映了虚幻的现实。广场因而成为一个公众可参与其中的演绎空间。这面镜墙主要意在互动、标记和吸引,同时也暗示了其背后的地方,一个被现实占据的空间。

这个商店每年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处于使用状态,当游客们纷纷涌向阿那亚完美舒适的阳光下时,则映衬了它在世界上的临时性。作为剥离的空间,步入店铺后首先看到的是图书与杂志区。钢制的书刊储物架和粗犷的混凝土砖及平板桌,都将店铺模拟成一个快闪空间。

店铺内,品牌的标准仓库货架和重复使用的展示单元简单地通过空间组织起来。窗户则根据店铺所需的光线和视野用砖头或玻璃填补。在一些墙体开口处,则巧妙地嵌入了钢制点单口和出品区,从而与内部的柠檬茶店产生联结。在墙的后面有一处僻静地,人们可以坐下来,啜饮一口茶并思考他们真正想置身于现实的哪一面。

/Ascension Paysagère社会住宅/

/适合各类收入人群的河畔住宅/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跑者服务站/

建筑设计:MVRDV

位置:法国

摄影师 :Ossip van Duivenbode

Ascension Paysagère住宅综合体坐落于法国雷恩西部两条河流的汇合处,由MVRDV与房地产开发商Groupe Giboire的合作建筑事务所ALL共同设计完成。这座高12层、总面积达10550平方米的建筑综合体占据了雷恩市中心和郊区之间的重要过渡空间,在城市向外发展的背景趋势下,为当地带来了急需的住宅空间,增加了河畔的建筑密度,提供了138套不同大小和价格区间的公寓住宅。设计内容除了37个社会住房单元外,还包括为人们创造出迎合绿色水边环境的商业空间,以及供人社交休闲、放松身心的全新公共空间。

2018年,雷恩被法国杂志《快报》评为国内最宜居的城市,而2017年新高铁的开通则进一步增强了雷恩的城市吸引力,进而导致了人口的持续增长。由于城市中心坐落着大量的建筑遗产,因此,当地市政希望将人口增长所带来的住宅压力向外转移,发展策略有两种,一种是向城市周边以及村农地区发展,而人们更倾向于另一种,即“向上”发展,力求以一种令人愉快的方式实现建筑的高密度化。项目坐落于伊勒河与维莱内河交汇处,对面是环境优美的Jardin de la Confluence绿色水上公园,此外,还处于François Mitterrand商场步行街的尽头。在如此市中心的场地背景下,Ascension Paysagère社会住宅以可观的高度与引人注目的存在感,实现了当地建筑密度的提升。

建筑设计的灵感来自地质构造,由一大一小两栋弯曲的体量组成,每栋住宅楼由下到上逐层后退,形成了错落的退台。沿河一侧,与周围地块临近的楼层都相对较矮,以形成低层建筑背景,为广阔的河畔视野让路。其他位置则逐渐上升,形成三处高峰,并在场地中心达到12层的最高高度。层层叠退的建筑形态创造出大量的露台空间,露台上布满郁郁葱葱的盆栽植物,宛如将河畔的绿色景观延伸到公寓甚至建筑最顶层一般。较大体量的西角位置,建筑的两个“山峰”之间,一座种满果树的花园进一步强调出生态自然在本项目中的重要性。

建筑的立面表达加强了设计与地质的联系。五种不同色调的灰色哑光和带有光泽的陶瓷面板成为立面最鲜明的特色,且这些饰面板还根据不同色调进行了分层,接近地面的位置颜色较暗,且大部分材料为哑光的,而建筑顶部的颜色则较浅,材料看上去也更富有光泽。夜晚,精心设计的灯光照明进一步强调出这种效果,立面中的集成灯带于建筑的顶部汇聚。因此,建筑能够与环境真正融为一体,带给人们宛如自然的感官体验,同时强化了自然在城市中的存在。

“在Ascension Paysagère项目中,我们做到了我们所希望的,而这也正是这座城市所需要的。”MVRDV的创始合伙人Nathalie de Vries说,“场地对面的河流与公园,为人们提供了绝佳的生活环境与自然景观视野。因此,如何在不破坏这些自然品质的前提下,吸引尽可能多的人住在这里成为了设计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为此,我们创造了两栋如小山丘一般的建筑,大量的露台和阳台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户外空间,同时也让可以种植植物和树木的大型花池有了安放之地。”

在Ascension Paysagère住宅中,每间公寓都享有一处户外空间,比如:露台、阳台或凉廊。这些空间中都配有可以自动灌溉的定制花盆,以及专门的水龙头,以方便居民的园艺生活。此外,露台还营造出一种村庄般的氛围,居民在露台上就可以问候他们上下楼层中的邻居,拉近邻里之间的距离。

在建筑底层,柔美的曲线定义了一系列空间,两个街区之间的绿色步行街和水边的广场通向Le Bacchus剧院餐厅,Le Bacchus剧院餐厅则被包围在较大住宅体量的曲线中。较大住宅体量之中,三条入口通道贯穿了建筑,创造出宽敞的社交空间,并将人们的视野引向剧院餐厅后方的僻静花园,通道内侧则采用了温暖的木制饰面。场地入口处,经过翻新的税务办公室被纳入城市规划中,因此,在本项目中公共广场中,人们能够见证三个不同的建筑时期。

项目采用了多种生态策略,以保证建筑的可持续性,回应建筑应起到的社会责任。城市区域的密集化策略缓解了城市向周边景观扩展的需求,项目的停车场中还为当地市民提供了面积达210平方米的自行车停放处,以及专用的货运自行车空间和电动充电站,旨在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可持续交通方式选择。

较小体量中的34套公寓采用了被动式住宅设计,这使得它们有可能比普通公寓使用更少的能源。许多公寓都是双层甚至三层的,由于建筑的多个侧面都设有开窗,因此室内空间能够具有良好的交叉通风以及理想的自然采光。

不同类型的公寓合理分布在建筑的两个体量中,包括37套社会租赁住房和42套经济适用房,以使本项目能够迎合各种收入水平和家庭规模的居住者需求。建筑中的公共空间同样经过精心设计,具有极高的空间质量,并对所有居民开放,以保证所有居民都具有平等的权利,无论其公寓的价格或类型。凭借良好的绿色环境、得天独厚的滨水位置以及理想的户外空间,Ascension Paysagère社会住宅将进一步提升雷恩的宜居性,并成为了可供其他城市参考的、巧妙满足当前住宅需求的优秀范例。

/一山间慢院:长城下的桥/

/当代性的院落,飞来的桥/

建筑设计:nsaaa

位置:北京

摄影师 :汪剑柃

位于北京怀柔区九渡河镇西北深山鹞子峪沟内的鹞子峪古堡,始建于明代,曾经的军事防御要地如今依然居住着13户居民,当地部门于2007年依照现存制式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缮,目前古堡依然较好地保存着原始的文物风貌。作为当代“院落式”的住宅结构——慢院临近古堡的东北角,是一座完全新建的院落。

几何是关于空间的线、平面以及三维形体的定律。建筑依据地理形态,以几何的体块整体采用三段式平面布局,由北侧的起居、屋顶露台、拥有独立小院的Loft,中部的公共中庭、厨房,以及南侧三间客房构成。基于周遭杂乱的场地环境,外围封闭、向内生长成为设计的主要策略,既解决了住客的隐私性,也使围合的建筑实体进化为自我的内部环境。

我们希望用具有当代性的思考体系来设计慢院。绕过影壁、穿越曲折通道和敞开的内庭到达主厅或去往各自“厢房”,灵活的空间结构,被提炼出来的北京当地传统民居的动线所串联。但这又和传统建筑不同,受限于南向场地的面积,南北独立建筑通过“桥”的具象构建了有效的连接,住客往返于此,形成动态的、即时的、别有韵味的内庭风景。

桥体与朝外的桥护栏由L型的悬臂式结构所构建,而朝内的护栏则以间距格栅的形式体现,虚与实、厚重与纤细的相呼应,创造了一种漂浮于空中的轻盈姿态。桥被故意设计成完全裸露于室外,看上去似乎造成了某种不便,但这正是我们希望的,希望能够让人清晰感受季节的更替和变化,感受长城下居住的那份气概。

西侧邻居家院墙高筑,在适当的区域选择将我们的墙打开,避免两堵实墙带来完全封闭和笨重的即视感,直接将邻院的墙作为我们的景,这种巧妙的顺势而为,我们称之为他借;而所有室内空间则以庭院作为主要景观面,强调庭院在建筑中的重要性,同时积极地鼓励住客于此互动、聚集和分享,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建造方式,我们称之为自取。

人类对于工业化的依赖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从最开始的便利于民已经到了完全依赖的程度,人的双手正逐渐从制作和感知中抽离,变成麻木的只会敲击屏幕和递送食物到口中的工具。这种有意无意识的改变,正在改变着人类的思考和发现世界的方式。我们对此一直保持着警惕和怀疑。因此在这个院落的设计里,我们希望能够有意识地让人们有所回归,通过最基础的建造方式去营造出具有手工感的建筑,让人们来到这里会不由自主的去触摸,去感受,去思考。真正的感受一座建筑,进而去感受自然。

作为室内外主要的饰面用材,水刷石从鹞子峪古堡的建筑遗迹里浮现出来,过去常见的外墙材料而今被渐渐遗忘。这种久经岁月洗礼而历久弥新的材料,在我们看来,是重构场地历史和记忆的不二之选,并希望水刷石的运用能够令建筑融入于自然环境中去。这种看似简单便宜的材料,却需要工人一平方一平方的涂抹上墙和用水冲洗,也因为会用传统技艺的师傅越来越少,墙面的施工持续了三个月。好在最后呈现的效果令人满意。从室外到室内,从地面到墙体再到天花,一种材料表达了它可以表现的最大化,并强调了建筑向来不是特立独行的个体,它是与场地融为一体的、不突兀却有着独特性格和面貌的“芸芸众生”。

而坚硬的混凝土墙则有另一番面貌,它首先是建筑的结构,是空间分割的构件,同时又是拥有独特触感的真实材料。我们有意识的对拆去了模板之后的混凝土墙进行筛选,选择性的保留了一部分施工比较理想的墙体裸露出来。一种材料,当你为其注入生动的官能时,它便超越了所有的构成法则,这其中的触觉、嗅觉和听觉特性被全身心的调动起来,使那些只在这一建筑语境中以这一途径才能得到理解和显现的材料体现出唯一性、在地性和适配性的独特意义。材料的真实、延续与当代演绎,也直接的反应了场地与建筑的彼此协调、转换和历史文脉的内在衔接。

关于门窗系统,我们则有不同的想法。首先我们摒弃了更加工业化的断桥铝系统,而是采用了现场工人制作的方钢龙骨加竹木板作为围护结构的系统,同时将可开启的功能看作是“门”的延伸,而非窗的功能,避免常规玻璃上开启窗的繁琐做法,使钢化双层玻璃则简化为单一的采光功能,表现建筑立面实与透对仗的纯粹性,从而使具体的构造行之有效的指向功能和美观的结合。手工感的建筑物毋庸置疑的成为了人们营造有形实体的见证。

在传统日式民居的幽暗深处,阴影蜷伏于不同的细微角落,黯然的地面隐藏着起伏的光影;茶器上手工锻造的痕迹微微闪现出金属的岁月光泽;滑动门的木框上约束着半透明的障子纸,柔和的光透过它散射而出,形成一道朦胧的隐约“光墙”。于是,你几乎无法分辨光源的确切时间,在这半晦半明中,光,如此漂亮地反衬和映射了事物的面貌。谷崎润一郎赞颂阴影,而阴影赞颂光。

从穿过大门,进入幽暗的通道开始,光与影就在交替和变化着。我们把整个建筑作为一个光的容器在设计,悬浮的桥,矗立的墙都是刻画出阴影的最佳道具,整个庭院随着太阳的移动形成丰富的光影变化,展现着北方建筑的力量。但我们并不单单追求光如手术刀般切割空间,我们利用更深的挑檐和北侧的长条窗去营造如丝绸般柔和的光线和阴影。

天然的材料在经过光线的滋润后呈现出更加温暖的质感,即使是质感坚硬的混凝土也会闪着朦胧的光。除去对天然光线的借用,关于人工的光,我们也尽可能的采用最克制的手段,以最低程度的干扰使灯光和空间融为一体。那深幽得让人立刻安静下来的氛围,是我们希望带给所有来客的礼物。

记得在年初还未完工的时候,我们曾因为项目的推进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开玩笑地将其推卸到业主将这个院子取名叫作慢院上来。其实慢院从设计到施工的整个过程恰恰让我们感受到了慢的价值和意义。在这样一个网红建筑遍地,追求本末倒置的时代。去复制一个为摄影而存在的建筑变得极为简单,但创造一个愿意为心而存在的建筑则更加的难能可贵。苏珊桑塔格在她的著作《论摄影》里说过:“今天,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为了在一张照片中终结。”而今天,我们希望慢院能够为打破这个寓言做出一点点努力。

/Tejocote住宅/

/沙漠景观中的温暖住宅/

建筑设计:González Muchow Arquitectura

位置:墨西哥

摄影师 :Miguel Ángel González

Tejocote住宅是一座位于墨西哥克雷塔罗州半城市环境中的独栋住宅。设计核心理念旨在通过纯粹的材料和简洁的空间组成代表当地的乡土建筑,力求将建筑与周围的半沙漠景观相融合。

保证空间的私密性是设计的首要前提。根据当地住宅区规范,新建筑不允许建造栅栏,因此,建筑的概念原型就如同一堵墙面,包围并保护着内部的生活空间。功能空间分布在四个实体体量中,中央围合出一座花园,一条轻盈的桥梁将不同体量连接在一起。每个建筑体量都经过精心的设计,有的采用了体量切割的手法,有的则是采用了开口的手法,为室内引入微妙的光线,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景观画框,将内部空间与周围环境有机整合在一起。

住宅总建筑面积为650平方米,共有两个楼层,分别容纳了生活社交区与私人休憩空间。客厅、餐厅、厨房和服务空间坐落于底层,上层则容纳了三间卧室和一间家庭娱乐室。所有的室内空间都具有半开放的特征,均通向室内露台或花园,这种设计的意图旨在保证室内私密性,同时使室内外空间保持紧密的联系。中央花园在住宅的宜居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有功能单元均向花园开放,实现了家庭与自然的共存共生。住宅周围布满了当地野生或特有的植被,将建筑与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

温暖和简单是营造室内和外部空间氛围的不变宗旨。彩色混凝土的温暖色调使建筑更容易被周围的邻里所接纳,同时也与自然光线和景观环境相得益彰。谨慎的选材使光影和空间本身成为建筑中的主角。而空间内的装饰与陈设,如:实木家具、铁艺构件、砖地板,以及意大利马赛克等材质,则补充了空间本身传递出来的宁静之感。

建筑体量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实的墙体由每80厘米浇注一层的混凝土构成。这种严谨的模数化浇筑策略,有效把控了室内空间的层高、尺度、开口,以及建筑内部的各种细节。方正的体量被充满弧形元素的室内细节所柔化,形成了敏感的空间几何美学。

/里昂La Part-Dieu城市购物中心/

/“蒸发”的立面/

建筑设计: MVRDV

位置:法国

摄影师 :Ossip van Duivenbode

由MVRDV操刀的法国里昂La Part-Dieu城市购物中心的改造工程现已完工。此次改造项目为这座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老建筑赋予了全新的形象,使其“重新社会化”,同时也为里昂市中心带来了全新的氛围与活力。在可持续地回收利用大量现有建筑材料的同时,设计还重新安排了购物中心的功能分区,取消多余的停车场以扩展出更多可用空间,此外,MVRDV还在建筑中植入了大面积的开窗,使老旧的混凝土立面焕然一新,以及在建筑顶部增设了一座开阔的屋顶公园,并通过一部巨大的室外楼梯将公园与城市联系在一起。在大刀阔斧的改造下,这座曾经阻碍了里昂活力的建筑如今则开启了新的生命篇章,变身为充满活力的市中心打卡地。

La Part-Dieu购物中心最初的设计是处于一个以汽车主导城市规划的时代,当时的设计意向是将购物中心打造为一座内向的庞然大物,它是欧洲最大的城市购物中心之一,但与周围的街道几乎任何没有联系。改造设计取缔了曾经的停车场,并重新规划了建筑内部空间以梳理出更为合理便捷的交通流线,并为原130,000平方米的购物中心扩展出额外32000平方米的可租赁空间。

尽管改造后的购物中心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但设计仍保留了建筑的历史。独特的原混凝土立面,在循环经济原则下进行了保留和重用,尤其是互锁矩形的立面元素,以突出原始立面上最为显著的视觉特征。暗米色的混凝土装饰如今被改造为鲜亮的白色,这些装饰元素经过复制与叠加,为扩建部分打造出富有现代主义特色的立面效果。在入口和其他关键位置,建筑的立面仿佛“蒸发”了一般,露出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加强了建筑的开放性,同时也象征了里昂Part-Dieu地区的复兴之门。

改造的另一个重要元素在于屋顶之上,巨大的户外楼梯上升到购物中心的主入口旁,通向多层屋顶花园,并将建筑的三面联系在一起。屋顶公园中设有餐厅、咖啡厅,以及大面积的绿色空间,舒适的户外座椅,以及儿童游乐区,这些公共空间将购物中心的屋顶和露台变身为城市的一部分,甚至将城市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其中就包括了曾经与城市割裂的Part-Dieu火车站。如今,人们可以通过建筑屋顶上的多条路线来穿越过这片广阔的城市场地,可以说,改造后的购物中心成为了一座公共平台,让这座城市中的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在这个人们可以舒服地坐在沙发上网购的时代,购物中心 ——尤其是位于城市中心的购物中心想要继续生存,就需要向人们提供完整的购物体验,并辅以各种休闲活动,”Maas说。“如今的里昂La Part-Dieu购物中心,空间更加通透,风格更加现代,真正做到了与城市日常生活的相互渗透。在绿意盎然的公共屋顶花园,人们可以放松休憩,与人会面,欣赏风景,远离下面熙熙攘攘的街道,找到片刻心灵的慰藉。”

里昂La Part-Dieu购物中心的改造向大众展示出以前的城市错误如何被可持续地吸收到现代城市肌理中的。设计保留了包括大部分立面在内的现有结构,和推倒重建相比,本项目有效地避免了大量的隐含碳,为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文章综合整理:archdaily、gooood等网站

排版/整理:茉莉奶绿  监制:馥芮白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标签: 房地产 地产 【责编】 张文静(PO408)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房产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
百科推荐
楼盘推荐 更多
推荐阅读
斥资20亿连下三标 佛山地铁也成为了拿地“主力”
观点网
刚刚
市场
香港8月按保贷款宗数降至1350宗 创6个月新低
观点网
刚刚
市场
深圳龙华新城核心地块规划调整 增加居住及学校配套设施
观点网
刚刚
市场
深圳限购新政落地首个周末 中介线上咨询量创半年新高
观点网
刚刚
市场
保利置业集团8月合同销售61亿 累计销售金额达356亿元
观点网
刚刚
市场

金科天玺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