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9点,杭州第三次集中供地线上竞价正式拉开帷幕。
这是杭州自集中供地以来,规模最小的一次土地出让,也是行情变幻以来,最让人“担心”的一次。
从上半场的竞价来看,杭州算是“立”住了, 19宗地块全部成交,预计单日揽金近428亿 ,这个数字对比历史成绩是显逊色的,但有其内外因。而纵观杭州上午整体的 表现,主要有两大特征:
1、有争夺的地块,多为热门地块,所处板块新房市场确定性强,可见房企拿地策略依旧保守;
2、本次土拍延续了两极分化的趋势,要么火热,要么冷却,几乎没有中间环节。19宗地块中,8宗拍至中止价,进入线下竞拍环节,封顶率约42%,0溢价率超47%;
3、房企拿地愈加谨慎,上午拿地房企多以地方城投为主,或补仓房企,滨江、绿城暂未现身。
杭州2022第三批集中供地成交一览(截至今天上午10:30)
竞争相对激烈地块,多处于优质板块的核心地段,比如钱江新城2.0、申花、艮北等。
在正式开拍前,钱江新城2.0的3宗地块均有多轮提前报价。作为上升期的“明星”,钱江新城2.0是杭州主城区着力开发的区块,其不管在新房市场还是土拍市场,表现一直优越。 板块内的栖江揽月轩、观翠揽月轩已迅速清盘,建 发二子及滨江沿江地块,均拍至溢价封顶,进入线下报价。
今天钱江新城2.0的三宗宅地,地理位置都不错,61、70号地块临近钱塘江,距离地铁站点近,且毗邻五堡TOD。66号地块则处于栖江揽月轩西侧,靠近杭甬高速。
钱江新城2.0板块61号地块
板块的确定性,加上地块的本身优势,房企自然拿得放心。
开拍15分钟左右,钱江新城2.0的61号地块率先拍至封顶溢价,进入线下报价环节。紧接着, 综合实力较强的艮北新城地块,也加入了线下队列。随后的半小时里,钱江新城2.0的另外两宗地块也进入线下环节。
赚足了眼球的,还有申花两宗宅地。62号地块位置优越,位于天玺、天荟的东南侧,附近有宜和园、古翠隐秀、金茂府等豪宅,周边配套非常丰富。71号地块则在火热的华丰造纸厂综合体南面,仅一路之隔,难得的是其容积率仅1.5,精装限价50840元/㎡,这将是区域内稀缺的低密住宅。
据小道消息,想拿申花地块的房企较多,大家拼得比较凶。71号地块先一步揭示结果,华润经过10轮报价,以74307万总价竞得,楼面价34561.40元/㎡,溢价率6.45%。62号地块顺利进入线下环节。
尽管部分地块火热,但整体还是不及预期的 。本 次集中出让的形势,在提前报价环节便给出了信号。
前两次,我们还能看到提前封顶、超9成地块提前报价等热闹场面,第三次在开局气势上就明显弱了许多。
截至今天上午8点,19宗地块中15宗有提前报价,仅3宗地超过3轮提前报价,溢价率均在2%以内,4宗还处于静默状态,直至上午9点正式开始,还有1宗地未有报价。
随行就市之下,星桥、康桥、下沙元成等非主流板块的宅地“1轮游”是意料之中。 而 此前被看好的之江未来社区地块,却意外爆冷。
本次出让的之江未来社区,有两宗地块组合而成,总体量超76万㎡。紧邻地铁六号线枫桦西路站,东北侧为恒大水晶城,南侧有西投银泰城,其区位属板块相对 核心 。作为浙江首批未来社区(2019)24个试点社区之一,之江未来社区有着较高规格的规划。
之江未来社区效果图
之江板块在新房供应上也并不多。目前唯一待售的,便是绿城在第二批集中供地中以27316元/㎡楼面价、溢价7%拿下的项目,精装限价41190元/㎡。
之江未来社区的住宅精装限价37500元/㎡,与周边二手房存在一定倒挂,应该是不愁卖的。但最终两宗地块均由之江城投拖底,以0%的溢价率实现成交。其背后原因,或和项目要求高,且对房企资金占用比较高。
今天集中出让的最终结果,19宗涉宅地全部成交,8宗地块封顶,没有流拍。
如果仅从成交结果看,对比其他城市,杭州这样的表现已十分优异。但从溢价率及房企拿地热情来看,市场信心依旧向弱。
19宗地块的热度可谓两极分化,基本只有封顶和底价两种结果,8宗拍至封顶进入线下报价,9宗地块底价成交,还有2宗分别以0.65%及6.45%溢价成交。
上午拿地房企多数以地方城投为主,或补仓房企,比如华润在申花,保利在华丰,招商在大运河新城,绿镇在龙坞。而在前两次土拍中大杀四方的滨江、绿城上半场并没有“现身”,不过他们极可能在下午的线下报价环节中出现。
结合本次的土地供应结构,或许更能有体会。
此批地块主城区是供应主力,占比近8成,涵盖申花、钱江新城2.0、滨江、艮北等热门板块,不乏压舱底的“宝地”。
萧山、富阳、临安此次无上新地块,主因还是市场行情趋冷,萧山外围、富阳、临安都面临着较大的去化压力。像热门的未科1.0、勾庄,即便市场热度还在,但后续新房供应不少,土地供应按下暂停键,既是维持市场的有序进行,也给予一定的去化窗口期。
实际上,今天的拿地形势也在意料之中。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行情骤变,尽管政策暖风频吹,但市场信心随着经济、房企暴雷等因素不断下行。面对严峻和复杂的局面,房企更加注重“稳健前行”,拥抱确定性是人之常情,而市场也还需要一个筑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