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拿地宝研究院院长 钱贤强:
1、企业竞价门槛提高,对实力薄弱的开发商并不友好,竞得土地的机会更少。
2、未来开发商在测算土地价格的时候计算标准变统一了,本来如果是自持的话每家房企的算法是不一样的。封顶溢价率的降低,是为了控制土地价格,也是政府希望开发商可以有一定利润,而不是争夺的无地可拿。
3、未来更强调房产品品质。竞品质方面,对开发商的要求比较高,但也可以让那些资质弱品质高的开发商拉点分数回来,有机会去拿地。
另外,对联合体拿地做了明确的要求,需要有50%以上的控股方,评审材料方案等由控股方一家提供。
4、暂停勾地模式,将参拍保证金调整到总起拍价的20%,其实是通过提高竞拍、毁约成本,预防发生房企拿地后再退地的情况。
二、中房大数据研究中心总经理 陈焕春:
1、对新房市场的影响,主要是会影响后续的供应。杭州第二批集中供地,较原计划推迟了一个月。很可能原计划12月的第三批集中供地也会延期。
2、之前5月份出让的土地,最快也要四季度才能上市,所以下半年很可能会出现新房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对房企来说,第二批集中出让,也很可能会是今年最后的拿地机会。
三、杭州自媒体代表 房特首
虽然新规并不算“新”,但也算综合了北上作业的“优势”,并拿出了降低溢价封顶线的“诚意”,不过以下几点细节很容易被大家忽略或误读:
1、第二批姗姗来迟,主要是因为竞品质和地块清单,竞品质需要反复打磨评审机制,毕竟“有人就有裙带”,再加上此次推地名额极其有限,有些地块是前几天才确定放入的。
2、两年前,杭州土拍溢价率从50%调整为30%,现在再降至20%,其实对平移土地市场热度有限,之前拼自持,以后拼公租,对房企出价成本没区别,只是测算变简单了,“糊涂账”少了。
3、溢价“省”出来10%,并不会转为房企的利润空间,而是变相增加了公租房的比例,比如之前拼自持到20%的地,现在可能拼到30%的公租房比例,居住性可能还不如之前纯粹了。
4、租赁市场是调控长效机制,又必须分散化布置,杭州的做法是最佳方案,果然是精准调控之城。
5、除了保证金门槛变高,还会审查拿地资金来源,头部房企和小房企竞争格局进一步分化,有些只能看个热闹。
6、31块地中“红地”很少,本身就决定了第二批土拍热度“可控”。
总之,这次的土拍新规虽迟但到,但预计9月拿地厮杀会明显减弱,现房和品质细节又拿捏了民生,值得点赞。
四、杭州自媒体代表 杭州楼市动态
1、“竞品质”终于来了。
曾经,杭州短暂地实行过现房制度,一共诞生了20个项目。相对于期房,现房的质量确实摆在眼前。不过,因为现房的建设周期较长,等到两三年后项目入市时,周边的限价早已更新了一轮,由此新的价格倒挂又产生了。
2、拿地门槛高了。
此前,开发商缴纳5000万的保证金就能参加拍地。这次,普通地块要缴纳20%保证金,而像未来社区或者“竞品质”的试点地块,则要缴纳30%的保证金。
以前能报名五六宗地块的资金,以后大概只能报名一两宗了。如此一来,既能让一家开发商不能参与太多地块的竞拍,降些土拍热度;同时也能制约开发商,拿地后不要轻易“跑路”,毕竟要付出的代价可太大了。
3、土地少了,热度未必会降。
无论挂牌地块仅31宗,面积2873亩,无论是出让数量还是出让面积,都远远少于首轮集中出让的57宗、4521亩。
按照计划,下一轮土地集中挂牌是12月份,而出让就要等到1月。对开发商来说,9月份的土地集中出让,就是今年在杭州最后的拿地机会了。
拿地门槛高归高,该博恐怕还得博。
4、自持变无偿移交。
普通地块溢价率调整为30%,“竞品质”地块调整为10%。地块竞价到达封顶价后,取消竞自持,转为无偿移交政策性租赁住房。
对普通购房者来说,租赁住房增多大概是个好消息,但对开发商而言就未必了。
此前,为了解决“自持房源”的问题,很多开发商开辟了自己的租赁业务,试图从另外的渠道收回点成本。但现在,租赁住房要移交给政府,真的是一点钱都赚不着。
开发商在拿地时,就更要精打细算。
5、最关键的限价还没出。
本轮地块挂牌,基本上是照顾到了首轮集中土拍中没露脸的板块。比如良渚、三墩、大江东、铁路北等等。
不过,大部分地块的限价暂未公布。按照今年首轮土地挂牌的趋势看,各个板块的限价不会有太大的突破。
五、杭州自媒体代表 层楼
1、“地本来就难拿,现在活还要先干一堆。”此刻的房企投拓人员,估计却都在埋头思索对策了。
2、加上前不久,被纳入“三道红线”监管的几十家重点房企,又被限购买地——拿地金额不得超年销售额40%。从内到外,都透露着一种开发商越来越难的信号。
3、不过对购房者而言,这应该是纯粹的好消息。全国首创的先“竞品质”再竞地价模式,将催生大批高品质住宅出现。
六、杭州自媒体代表 维维说房
1、可以防止中小型房企广撒网勾地,同时也可以防止「宋都式」退地。
2、这要看土地起拍价的上涨幅度,如果起拍价保持原有水准,说明控地价决心巨大;如果提高或部分提高了起拍价,封顶溢价率虽然降至20%,最后封顶楼面价会与过去保持稳定。
3、把「竞自持」,改为「竞无偿移交政策性租赁住房」。这会让各家房企对于成本的测算逻辑趋同,有利于降低土拍溢价率。
4、「竞品质」试点地块实施现房销售,实在是令人五味杂陈。现房销售以前也被寄予厚望,但没实施多久又被取消,现在又回来了。如果靠直觉判断,现房销售一定是符合民意的好东西,一定是舆论场喜欢的东西。
七、杭州自媒体代表 地产小王子
1、此次供地,主城区所占的供应量只有20%,后续供应都会向其他副城区倾斜。包括钱二、望江新城、申花、文教区、文晖等等在内的主流改善板块,都会受到影响。从整体供应量来看,第二批住宅用地供应也比首批减少了不少。杭州新房供不应求的局面仍然很难改变。
2、每一家开发商资金有限,保证金要求高了,开发商能报名参与的地块会变少。单宗地块的报名开发商少了,竞争相对小了,不容易拍出高价。增加了保证金额度,也就意味着开发商退地的成本要高很多!
3、不管房企多么有钱的,是地球第一,还是宇宙第一。但只要你口碑不行、品质不行,从一开始就没有上牌桌的资格。
4、细化了商服用地的要求以后,宅地项目里的独立建筑,只能是公益性的配套公建,不能卖!开发商想做点商业?可以,但是只能做住宅三层以下空间的沿街商铺。